什么是健康饮水
我国最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即将于7月1日实施。该《标准》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pH值成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指标之一一事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瓶(桶)装饮用水除农夫山泉、依云等少数品牌外,大部分品牌的产品包装上并不标注pH值,使消费者在选购时无法辨别。
那么,什么是水中的pH值?它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如何选择健康饮用水?针对这些消费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杭州养生堂研究所副所长周力博士。
pH是最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
据周力博士介绍,概括国内外水专家及权威文献的论述,健康饮用水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含有一定量的硬度(钙镁离子的总和);二是含有一定量的溶解性总固体(水中矿物质的总和),即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面而均衡的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三是pH值在7.0以上,呈弱碱性。
他介绍说,水质指标很多,其中,pH值是最重要的水质参数之一。水的酸碱度均用pH值表达。一般天然水源的pH值为6.5~8.5。酸性物质(包括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或酸雨的影响会使水的pH值降低到5左右。
众所周知,在一般情况下水可以发生微弱的电离,即产生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习惯上,我们把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作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简写为pH。在中性溶液中pH=7,pH大于7越多,则碱性越强,小于7越少,则酸性越强。在纯净水和人工矿物质水中,由于氢离子过剩均呈现酸性,有的人工矿物质水甚至比纯净水更酸。
在一些宣传材料中,甚至在一些谈水的科普文章中,均称“正常人体的pH值应该是弱碱性”。周力博士说,我们通常讲人体pH值为7.35~7.45是指人体血液中的pH值,人体各部位及组织中的pH值是不同的。人体为了正常进行生理活动,血液的氢离子浓度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而氢离子浓度的正常,又必须依靠人体的调节功能,使体内的酸碱度达到动态平衡。如果过酸或过碱,都会引起血液氢离子浓度的改变,使正常的酸碱平衡发生紊乱,简称为酸碱失衡。例如饥饿时的胃液pH值为1~2,皮肤为5.5,大肠为8.4,汗为6.0,尿为6.9等。无论哪一个部位的pH值都维持在一个恒定范围内, 哪怕是发生轻微的变化,都会引起身体的生物活性分子结构和化学功能发生剧烈的变化。机体内的缓冲体系、呼吸系统、肾脏代偿系统等共同维持着pH的平衡,才使得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运行并维持着人体的健康。有些研究发现,每当血液中pH值下降0.1单位,胰岛素的活性就下降30%。有人认为糖尿病特别是Ⅱ型糖尿病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少而是由于胰岛素的活性下降所致。糖尿病是典型的营养代谢障碍病,是碳水化合物、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
疾病,这些代谢紊乱更容易产生酸性代谢物质,从而影响人体血液内pH值的稳定。
长期饮用过低硬度水不利于健康
195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饮用水标准中规定,pH值不得低于6.5,不得大于9.2;在1984年第一版的饮水指导准则中规定pH值为6.5~8.5;在2003年第三版的饮水指导准则中规定pH值为6.5~8.0;在2006年第三版的修订本中规定pH值为6.5~9.5。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将水的pH值定为6.5~8.5。在人类进化中,从饮用天然水、井水到近100年来的自来水,pH值均为6.5~8.5。虽然人体内具有强的pH值缓冲及调剂能力,但是饮用水的pH值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是科学的,水的pH值越接近血液的pH值越好。
国内外很多生物医学和流行病调查表明,长期饮用过低硬度水,对人体生理功能有负面作用。特别是水中的镁和钙的含量可以有效地防止心脑血管病猝死的风险。在烹调食物时使用过低硬度水会使食物中矿物元素流失。从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中可以看出水中的硬度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饮用水的硬度和pH值越低,发病率越高。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属于软水地区,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低,pH值一般在7.0左右或以下。有些地区随着污染的增加,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属于酸雨地区,而饮用水主要来自地面降水,所以饮用水中的pH值较正常情况下低一些。近几十年这些地区的水质的pH值都有所降低。